医者仁心 守住居民健康门
7名党员、22名医护工作者、7000余条上门健康服务记录,无数个电话健康询问……在防控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全国巾帼文明岗——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居家隔离观察工作小组,奔波在社区,忙碌于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誓言,挺身而出守住居民健康门,贡献巾帼力量。
等疫情过后再好好抱你
接到居家隔离观察工作任务的当天,赵宏霞就把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公婆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主动请战居住人口结构复杂的嘉宜社区。经过初步排摸,有100多户重点关注地区返沪人员需要进行居家隔离管理。由于工作量大,上厕所不方便,常常一天都不喝一口水。因为吃饭不规律,养了好几年的老胃病又犯了,暖宝宝和达喜成了她的工作“好伙伴”。每当深夜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少了女儿的叽叽喳喳声,总觉得少了什么。一个多月没见女儿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思念。但是她知道:“疫情在前,我不能退缩,只有大家庭安全了,才会有幸福的小家。”
“孩子啊,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愿你能理解你的爸爸和妈妈。等疫情过后,我们再来好好抱你!” 这是林敏最想对六个月的儿子说的话。作为党员,她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只是对儿子和家人有太多的歉意。同为医生的老公在道口值守白班夜班的倒,顾不上家庭。而正值哺乳期的她在得知居家观察工作缺少人手时,主动要求担负起数据统计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一个月。数据统计繁琐又重复,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让中心和街镇及时掌握辖区重点人群管理情况,随时调整工作部署和精准施策,每天再晚她都会把当天数据的统计分析做好,熄灯离开办公室时常常已是22点。
“谢谢”比“害怕”更有力
居家隔离观察工作里风险最高的莫过于密切接触者的管理,这项工作的重担落到了党员董莉莉身上。上门测体温签约、病家消毒、送医送药……一次又一次,她近距离接触这些让周围居民都谈虎色变的人群,没有嫌弃,只有耐心的解释和开导,她成了管理对象信赖的专属管家。一身让人羡慕的二级防护装备只有她自己知道有多沉重,一栋24层楼高的房子消毒下来要出几身汗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这个管家不好当啊!她的心里不是没有害怕过,只是在接到防控命令,退掉新加坡旅行机票的那刻起,她成为了生命里最勇敢的自己。
“我在老家已经隔离14天了,我有通行证、健康证明,为什么还要隔离?我不愿意!”每天都会有居民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吼”沈佳佳,不肯主动上报体温和健康状况。居民的心情她能理解,她主动打电话过去,一遍遍耐心解释,帮助居民协调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只为让他们在家安心隔离观察。“谢谢你,你辛苦了。”那天,微信上跳出的一条信息让她愣了一下,这个跟她犟了四天的男孩子主动跟她道了一声谢谢,上报了自己的体温和健康状况。没有什么比这句“谢谢”更好的话语了。
随时应急的“手机救火员”
“我发现楼下有辆鄂牌车,以前没见过,你们快来查查。”“科长,一名观察对象腋下体温37.4℃,怎么处理?”从大年三十开始,顾敏敏的手机就没有调成过静音或震动状态,辖区居民24小时疫情防控电话咨询、居家隔离对象各种隔离和就诊问题、街镇专车调度等都会打到她的手机上,这部手机俨然就是一个超级热线,成为沟通居民、村居委和医务人员的桥梁,她也戏称自己为“手机救火员”。多少次半夜刚躺下,手机就响起来,处理好病人的转诊已是深夜,强烈而不规则的心跳感让疲惫的身体怎么也睡不着。组里人手不够,她又把院所企业的隔离任务揽到了自己身上。一个多月时间,她没有在家吃过一顿饭,更没有好好看过女儿一眼。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预防保健科科长、全国巾帼文明岗负责人,她说,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看着解除居家隔离的人越来越多,看着这个城市渐渐恢复往日的活力,再多的苦累、再多的委屈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顾敏敏说到,“作为医护人员,这些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更想说的是,感谢在居家隔离观察期间配合我们工作的社区居民,感谢和我们一起奋战的村居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感谢所有提供过帮助的人。”
菊园新区妇联